王一江:自主创新,梦想与坚持
2019年03月04日 来源:第一汽车集团报

  他是发动机事业部中重型柴油机设计开发的排头兵,他是重大技术质量攻关的急先锋,他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多个科研项目获奖,尤其在发动机事业部第十届科技创新大会上更是荣获“科技功臣”嘉奖,他就是王一江,一汽解放发动机事业部开发二部产品开发高级主任师兼副部长。

  近日,记者有幸拜访了这位科技创新的“牛人”。

  周一的早上,初春的一缕阳光照射在办公桌上,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人正在温声细语地讲电话,看到我进来招手示意坐下。他稍有些发福,肤色白皙,戴着眼镜,别看他文静儒雅,却胸有“雄兵百万”,蕴含着无尽动能,“倔强”地奔跑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

  十年的磨砺,认准的事情要坚持做下去

  1990年,大学毕业的他来到了锡柴,内燃机专业助他走上产品开发的岗位,从最初的非道路工程机械发动机到车用发动机,他深入一线,苦练基本功,他这一坚持就是十年。

  十年磨一剑,自1990年进厂到1999年王一江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站到了一个更高的新起点,1999年王一江已经是主任设计师,这一年,他32岁。

  十年的积累,做科研有点感觉了

  第二个十年是王一江快速成长的十年,他全程参与奥威平台第一代产品的开发,与奥地利AVL的专家合作,开始了中国第一次正向开发的尝试。事实证明,自主开发的道路是正确的,奥威广受市场赞誉,这也大大增强了王一江的信心。

  技术不断更新,科研之路是艰辛的。王一江说,兴趣很重要,一旦做出成果,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就会逐步建立信心,越来越有干劲。这十年他从研发部部长助理到研发部副部长,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专家。

  十年的升华,自主开发得心应手了

  第三个十年,王一江的能力得到升华,自主开发得心应手了。他说,只有掌握国际前沿技术,清楚同行水平,知道自己产品在哪个位置,才能找到创新点,做出来的产品才有竞争力。

  他进行科研攻关,负责组织锡柴4/6DLD、6DL3、6DM3中重型发动机的国5开发工作,此间奥威重型发动机在市场表现突出;他主持完成了集团公司“欧Ⅵ或US2010排放开发”,这一项目立足自主开发,项目组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欧Ⅵ排放的欧盟认证,油耗也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他组织相关专业组研究国六阶段中重型全平台发动机主要结构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改进工作,为中重型全系列发动机在国六阶段竞争力的提升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他策划并指导了康威4DW达美国EPATier4认证的开发,并取得了美国EPA的认证,获得了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他主持完成了以实现10万公里长换油为目标的6DL3、6DM2、6DM3激光焊接式钢活塞的开发工作,攻克了低压缩高钢活塞长换油的难题,取得汉诺威商用车应用全球首发,实现了技术跟随向技术引领的转变。

  他心系生产和市场,组织开展6DM2/6DM3机体统图开发工作,解决了11/13L市场预测及生产组织难题,2019年1月起,事业部最具竞争力的13L柴油机的产能将得到最大可能的释放,统图项目即将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

王一江和他的团队

  他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梯队建设,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在团队里,他心贴心、手把手倾囊而授,尊重年轻人的想法,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可一旦落实到具体实践上,则严格要求,脚踏实地。宽严相济、因材施教,团队快速成长起来,他们成为技术主管,主任师、高级主任师,有的还走上了行政管理的岗位。

  回顾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王一江说只要心中有工作,不论在哪里都是工作。他又谦虚地说,“正是赶上了汽车行业大发展的时代,我们才有机会做些事情并做成一些事情。”

  科技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科研人永远在逐梦,王一江带领开发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全新平台产品的开发中。

  正是有这样一群追梦人,高擎大干自主之旗,勇闯技术创新之路,用智慧和汗水助力发动机事业部,实现“从局部引领到全面引领”的目标。(无锡记者站记者 王高岩/文 毛伟骏/摄影)

【责任编辑:刘淑梅】

copyright 1997-2019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