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家华副总理批语振奋一汽人
1992年1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一汽-大众第九期简报上看到捷达轿车批量试生产消息后十分高兴,挥笔在简报上作了重要批示:“热烈祝贺捷达轿车生产成功,望再接再厉,组织好优质、批产、推销、高效的工作。对'高尔夫' 的试产也不要放松。因为社会各阶层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请将祝贺转告耿昭杰和林敢为同志,并通过他们向全厂、全公司的同志表示衷心祝贺。”批件通过《汽车工人报》转达到全厂职工。一汽-大众员工受到极大的振奋和鼓舞,全年生产捷达轿车8050辆,其中6504辆是7月份以后在新建的临时总装配线上完成的,月产量超过1500辆,质量也达到原定目标。
掀起15万辆轿车基地建设高潮
1992年2月25日,厂召开的建设15万辆轿车工程工作会议强调,一汽要全心全意支持合资企业,合资企业要全心全意依靠一汽,依靠大众公司,把15万辆轿车基地建设好。集团公司成立合资办公室,抽调一批资深的专业干部,加强15万辆轿车工程的指挥和协调。吉林省成立了15万辆轿车建设总指挥部,把它作为吉林省的一号工程。经过一年努力,完成了国家下达的6.7亿元的基建计划,实际投入建设资金8.5亿元。
奥迪轿车畅销不衰
奥迪轿车自投产以来,一直保持畅销不衰的势头。全年装车15377辆,为上年度的235%。为了发挥这个拳头产品的优势,轿车厂职工在德国专家指导下,精心组织生产,不断加快流水生产节奏,使人均产量从3.2辆提高到7.6辆。还坚持实施奥迪特评审制度,每天评审1辆汽车,当场讲评,当场赏罚,使奥迪特分值逐日下降。
12500吨锻造自动线建成投产
1992年6月11日,一汽锻造厂12500吨前梁曲轴锻造自动线建成。这条KP12500锻造自动线,是第二重型机器厂引进德国奥姆科公司技术,由我国自行工艺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的,是中国当时最大的锻造自动线。这条线的建成,使汽车零部件的锻造水平向前跨进了40年,为我国机械制造业填补了一项空白。
确定集团和核心企业名称
1992年7月15日,一汽集团作为国家首批企业集团试点单位,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正式启用了企业集团和集团核心企业名称。企业集团名称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简称为 “一汽集团”,核心企业名称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为“一汽集团公司”,第一汽车制造厂为“一汽集团公司”的从属名称保留。
中型车年产突破10万辆
1992年10月5日,一汽年产突破10万辆大关,向党的十四大献厚礼。10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看到号外后批示:“热烈祝贺,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全面赶超。”李鹏总理、朱镕基副总理10月18日看到邹家华批示的号外后,又以十分欣喜的心情批示:“致以热烈祝贺”。22日,这张写有总理、副总理亲笔批示的号外,由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徐兴尧带回厂里。耿昭杰总经理见到后,号召全厂以产量、质量、效益全面超历史的新成就回答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鼓励。全年以产量136726辆、销量134977辆,实现利润80186万元,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