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坐商”到“行商”的起步
年初,厂党委提出了要从“坐商”向“行商”转变的口号。由于进口汽车的冲击和二汽产品的崛起,解放牌汽车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订出的货要求取消合同的情况。为了打开汽车销路:一、派出四个组,分赴各地,开展促销业务;二、制定方便用户的优惠政策;三、动员厂内职工进行产品推销活动;四、新建10个维修服务网站;五、开展联谊和联营活动;六、大力开展老“解放”车的性能和改进的宣传。原定计划53000辆,实际生产了60002辆,达到了年初确定的目标。
EC1040电子计算机交付使用
1981年1月17日下午,由东德罗勃特仓厂提供的EC1040电子计算机,自1980年7月安装后,经过三个阶段的调试验收,达到了合理要求,正式交付使用。该套计算机系统内存为1024KB,运算速度为38万次/秒。新设备投入运行后,二季度末就将原来在国产DJS-C2机承担的项目全部过渡完毕,并从系统设计入手,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开始有计划地建立一汽管理信息系统。
解放牌汽车节油改进的重大突破
解放牌汽车的油耗,经过汽车研究所和化油器厂等单位的共同努力,采取提高压缩比,匹配节油化油器措施,由原来百公里耗油29公升,下降到25公升。经过市汽车节油竞赛半年多的实践,取得节油10%的显著效果。
试制出第一辆CA-141型载重车
在汽车研究所和有关单位努力下,CA-6102整机1月份开始设计出图,7月1日,试制出第一台汽油发动机;CA-141整车,5月末开始出图投入试制,10月7日,第一辆新型样车装配成功。新型141车,车身自重4.1吨,载重5吨,拖挂总重5吨半,最大车速90公里/小时,最大功率135马力/3000rpm,最低油耗量235克/马力·小时,外型美观大方,驾驶室舒适宽敞,视野开阔。在性能、参数等各个方面都比过去一些车型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
“用意咚”生产线的诞生
1981年6月15日至20日,日本丰田生产方式创始人大野耐一先生及其助手佐藤光俊先生等一行四人,应邀来厂协助推广丰田生产方式。选择底盘分厂轴承座生产线和发动机分厂第二速齿轮生产线为样板,通过合理调整设备平面布置、设置车床自动停车装置、实行多机床多工位操作、严格按节拍组织生产、工序在制品只准一个等改进措施,搞成了中国最早的两条“用意咚”生产线。“用意咚”是日语中的汉字,后来又称之为同步节拍生产线或“一个流”生产线。
高级旅游车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1980年试制成功的CA630、CA640高级旅游车,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试验比较,其质量、性能和舒适性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列首位。特别是在北京举行的空调旅游车试验中,“红旗”高级旅游轿车的车内降温性能已赶上国外进口的有关车辆。当“红旗”高级旅游车试制成功被列入国家计划后,用户盈门,争相购买。为了尽早满足用户需要,轿车分厂在人力、物力上认真作了安排,赶制出了近千套胎模具,基本形成了小批量生产能力。同时,还成立了变速箱、密封等4个突击队,使8月份生产的车辆质量又有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