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学大庆树标兵热潮
1966年2月17日,厂隆重召开了五好职工代表大会,命名8个五好集体标兵:工具厂夹具车间为“红色堡垒车间”;车身厂车轮车间为“双革红旗车间”;发动机零件车间为“革命先锋车间”;锻造厂机动科为“红色后勤科”;热处理车间突击队为“硬骨头突击队”;车箱厂油漆小组为“节约标兵小组”;发动机厂试验站小组为“红熔炉小组”;工艺试验室材料检查科型钢小组为“服务尖兵小组”。命名张国良、刘玉岐等12人为五好个人标兵。车身厂车轮车间八年来实现技术革新101项,全车间46台设备台台有革新,53道工序道道有改进,创造出一条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线和部分自动化点,从而改变了过去零件传递全凭手搬、腿顶、肩扛的局面,提高生产能力75%,为提前实现年产六万辆创造了条件,被分公司命名为“双革红旗车间”。
国务院命名一汽为大庆式企业
1966年3月5日,国务院命名一汽为大庆式企业,是全国70个大庆式企业中唯一的一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人民日报》当日发布了消息和评论。3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闯中国汽车工业的道路》为题播放了一汽的事迹。
“红旗”三排座高级轿车成为国家礼宾车
1966年4月21日,经过一汽人几年的努力奋斗,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试制出了完全可以适用于中央领导和从事外事接待工作的第二代“红旗”CA-770型三排座高级轿车,首批20辆车送往北京。
CA-770型三排座高级轿车将全部取代中央领导乘坐的苏联“吉斯”110型和“吉姆”115型轿车,还作为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及高级官员的接待用车。自此之后,“红旗”牌CA-770型就成为我国国家级礼宾车和副总理以上首长乘车。从此开始“红旗”轿车被人们赞誉为“国车”“礼宾车”。
为此,一机部党组专门发来贺电,热烈祝贺首批“红旗”三排座轿车生产任务提前完成。厂党委为此召开祝捷和动员誓师大会,授予轿车分厂特等功。
为实现六万辆的三次战役
为实现六万辆生产能力,长春汽车分公司从1965年的第三季度至1966年10月开展了三次大战役。首次战役是从1965年10月28日至12月末,掀起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热潮。第二次战役是从1966年元月开始一直延续到4月末,攻关成果显著。三月份又组织了日产180辆份生产大检阅,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检验六万辆通过能力。进一步查清了铸件、标准件和齿轮加工等方面薄弱环节。第三次战役是从1966年5月1日至10月1日。其成果是:组织标准件、弹簧、车轮、设备修造及“三泵”等搬迁工作。实现技术革新5000多项。完成新型五吨载货车三轮样车试制。
支援二汽建设
1965年末,二汽被确定为三线建设的重点,支援二汽建设成为一汽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1966年初,工厂设计处成立的二汽设计室,负责二汽的工厂设计工作。6月7日,根据一机部的指示精神,把全厂所有管理干部、技术业务骨干,按照专业配套、政治力量、技术力量三个方面合理配置,分成三股队伍,由二汽任选一股。全年共支援二汽技术业务骨干1539人,之后又抽调大批技术工人,总共支援了4200人。12月按照一机部和中汽公司指示,一汽承担了二汽11个专业厂和热处理、电镀2个系统的包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