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500辆硼钢汽车下线
一汽最初生产汽车用钢材,完全是依照苏联的汽车用钢材(镍铬系列)。当时我国的镍铬资源十分贫乏,受制于人,由于中苏关系紧张,汽车用钢材受到威胁,一汽随时有停产的危险。金属实验室主任姚贵升等人,在厂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积极开展国产钢材系列替代苏联钢材实验。在各级、各部门、各兄弟厂矿的支援下,终于试制出了硼钢系列,完全取代了苏联钢材系列。为国家的汽车工业作出了贡献。
1963年3月15日,首批500辆硼钢解放牌汽车驶下总装线。
越野车生产阵地的建设
1963年5月15日,越野车扩建工程正式动工,由柳殿栋副厂长担任总指挥,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机电安装公司等单位参加工厂施工,各使用单位参与设备安装。扩建工程有:新建越野车车间,新建铸钢有色厂房和木工截锯间;扩建铸工一车间;充实发动机、冲压、附件等车间加工越野汽车专用零件的设备;建立汽车油箱工程,扩建相应的厂区电气、管道和动力站,新建人防工程15个项目。
由于初步设计的漏项,情况有新变化,铸造方面相应增加了铸钢车间改建项目;取消了汽车油箱工程等项目,调整为17个项目。
越野车车头的改进
原越野车车头是1957年至1958年间设计的,存在着翼子板过高,视野不好,一些零件刚性不足,发动机罩张开角度过小,打开时要敞开到驾驶室上面等缺陷。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同CA-10型车头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经国防科委同意,改进后的越野车车头,基本与CA-10型载重汽车的结构相似,通用程度达75.3%。翼子板高度降低160毫米,提高了视野性,并有利于维修。水箱散热好,结构坚固可靠,制造与装配性好。
厂技协委员会成立
60年代初,劳动模范张国良主动串联能工巧匠组织了互助式的技协攻关队,对厂内技术课题进行攻关和技术表演。
1963年7月,一汽技协委员会正式成立,设立技协办公室,开始有组织的技术攻关、技术交流、技术培训。几年间逐渐发展成拥有车工、机械攻关、电气焊攻关、电工等五个专业队伍,500多名技协会员的群众组织。
纪念建厂十周年
1963年7月15日,一汽隆重召开了纪念建厂十周年大会。这次大会是根据厂六届首次职工代表大会关于确定每年7·15为建厂纪念日的建议而召开的。因此,也是第一次厂庆活动。在纪念大会上,厂领导在讲话中回顾了建厂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号召全厂职工发扬建厂时期的优良传统,坚决保证产品质量,继续搞好经济整顿,全面完成生产和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