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名赴苏实习生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10日

  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很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它为我国汽车工业由起步到发展的跨越,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而说到人才,就不得不提到在一汽建设初期,分批派往苏联的518人实习团,有人称这个实习团为“摇篮中的摇篮”。

  当时,中国对于汽车制造的相关知识基本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要打破这个局面,就必须把苏联生产制造汽车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全面学到手,并把它移植到中国。为此,从1953年11月到1956年9月,一汽共派出了8批实习生前往莫斯科。最初双方商定的计划派遣人数为250人,后来,根据一汽的要求,计划人数增加到了630人。实际上,在首批实习生派遣前,已有早先参加工厂设计工作的8名工作人员于1953年4月转为实习生下厂实习,他们被大家称为“零批实习生”。在派遣最后一批实习生的时候,一汽已经开工投产,很多原来在莫斯科担当实习生导师的设备调整专家已经来到了一汽,原计划派遣的部分调整工实习生改为在厂内学习,最后,经过调整后实际派遣的实习生总数为518人。

  这些实习人员中的大部分人在之后的工作中,成为了所在行业、系统的领导干部和专业精英,其中少部分还成为了中央领导,这其中就包括了后来担任过总书记的江泽民和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

  一汽派往斯大林汽车厂的实习生都是对口实习的,要求十分明确,将来回国后从事什么工作,就在什么岗位实习。领导干部在熟悉生产过程的基础上要学会生产组织与管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要学会本专业的技术业务知识和技能;工部主任和工长要学会特种复杂设备的操作与现场管理;调整工要学会本专业或本岗位的设备调整。不同人员按其实习内容的复杂程度规定了实习期限: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为一年,工部主任、工长和调整工为八个月,设计技术人员的实习期最长,为十八个月至二十个月。在实习过程中,导师按实习生的不同需求,传授技术业务知识和操作方法。讲课的时间一般为:工人300小时,管理干部400小时,技术人员500小时,除学习外,实习生的其余时间都在生产现场或在实习的科室同苏联人一起工作和生活。每个实习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技术业务知识,还要尽可能地参加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这种全面系统实习的做法,对迅速建立我国自己的专家队伍,确保汽车长期稳定生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在苏联的时候是学生,回国后就成为了老师,这些实习生把在苏联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身边的同事,如同滚雪球一般,在各个领域带出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孙振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