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团

新闻中心

品牌与产品

销售与服务

社会责任

党的建设

技术与研发

车友俱乐部

文章详情
鹿新弟劳模创新工作室:高技能人才的"黄埔军校"
  •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4日
  • 来源:工会
  • 分享
  • 2021年01月14日
  • 工会
  • 分享

  鹿新弟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是辽宁省人社厅首批命名的工作室。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集“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专家培训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室”等为一体的综合式工作室,在各自领域发挥不小的作用。

  工作室领衔人鹿新弟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是首届“辽宁工匠”、首届“大连工匠”、首届“一汽工匠”,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创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创人。

鹿新弟在认真工作中

  鹿新弟劳模创新工作室秉承“专业专注、严谨敬业、创新传承”的工匠精神,开展多方位的培训,着重培养发动机装配线、试验线精益生产及发动机维修领域的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工作室是理论培训、实操训练、技术研讨、对外交流、成果展示的场所,重点围绕科技攻关、成果推广、技术支持等开展活动,是努力打造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黄埔军校”。

  工作室是由操作类技能大师、电控开发类、适应性开发、电器开发类、工艺设计类工程师组成的团队。根据成员的专业性质,分为4个小组,分别为整车电控组、发动机装调组、质量分析组、设备维修/加工中心组。工作室现有成员46人,其中技能类人员30人,占比65.2%;工程技术人员16人,占比34.8%。高技能人才25人,占比83.3%,高级职称占比31.2%。工作室外聘首席顾问有3人,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1人,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人;内部顾问3人,总经理1人,车间主任1人,工会办公室主任1人。工作室较好完成了梯队建设,源源不断地为公司输送高技能人才。现在工作室一梯队有36人,二梯队有10人。

  规范化的制度建设

  工作室一直在探索新时代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与运营,通过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培训创新等工作,为建设国内一流工作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作室进行了管理制度、培训体系、培训方法、评价体系、资金管理等9个体系的建设,建立了55个管理制度,并将这些管理制度及文件进行编码,方便规范管理。工作室对创建、运营、管理、考核进行详细规定,确保高标准创建,高水平管理,高质量运行。按照工作、活动、培训、创新、质量5个模块进行运行管理,并设立5个模块负责人,这样既分担工作室领创人的工作,又同步培养一批工作室领创人。

  骄人的创新成果

  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工作室率先在国内外内燃机行业建立“道依茨柴油机(机械、电控)试验方法”,使中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机调试技术,填补了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为我国制造出国际一流柴油机做出了突出贡献。工作室成功找出二甲醚柴油机的设计缺陷,成功解决了中国首辆二甲醚汽车动力不足问题,为中国在这个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绝招、绝技、绝活,解决柴油机技术、质量难题400余项,相继完成了“基于XCP协议ECU数据远程采集工具”等1250项创新项目,为公司节省资金超亿元,在节能减排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省市级优秀创新成果奖144项,获得国际发明展览会6块金牌、2块银牌、3块铜牌,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拥有40项国家专利。工作室为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方位的人才培养

  工作室本着“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精神,多方位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以“打造高技能人才的‘黄埔军校’”为己任,不断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具体做法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设立“一个通道”,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工作室努力构建人才选拔、培养、任用、考核、激励的科学机制,建立行政序列和专业序列并行的“双轨制”模式,明确技术工人的职业生涯通道,把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激励薪酬、评优评先挂钩。

  采取“双元制”,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工作室与多个职业院校联合,尝试运行“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在企业里实现“师带徒”,使学生一毕业就具备一定的职能和就业方向,实现从知识、技能到素养、精神的高度融合。

  应用“三个平台”,企业提供制度化规范化的学习平台。一是主题研修、专家培训、技术交流、参加展览会、职工书屋等;二是建立实操技能的培训提升平台,提高现场应对能力和实操技巧;三是为人才搭建展示平台,通过分阶段挑战性工作设置,促进高技能后备人才得到尽快发展和晋升。

  强化团队积聚效应。工作室围绕发动机装配线、试验线、精益生产及发动机维修,组织成员进行理论培训、实操训练、技术研讨和成果展示,强化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有力推动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室共授课650课时,培训学员2000多人次,为公司培养了100余名高技能人才。

  持续深化“名师带徒”活动。依托工作室2名“辽宁工匠”,3名“辽宁技术能手”,5名“大连名师”的优势,每年开展“名师带徒”活动,通过建立名师带徒季度考核、协议期满民主测评等,初步建立起评价体系,量化评价徒弟学习的效果。做到活动规范化、课件模块化。实操训练基本做到“观有影、听有声、摸得着”。同时,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培训,实现了培训资源共享,加强“绝招、绝技、绝活”的传承和发展。还依托网络搭建了“名师带徒”教学网,实现了培训资源共享,加强“绝招、绝技、绝活”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室定期举办“工匠沙龙”、“大师讲坛”。“工匠沙龙”一年一期,每年选定一个主题。“大师讲坛”一月一次,授课讲师都是工作室成员。

  发挥科技创新的聚合效应。工作室开展了“金点子”、“我为质量献一计”等活动,有力推动了集智创新。为了员工创新能力的提升,工作室经常举办《创新方法简介》、《创新项目申报技巧及案例分析》、《创新成果的管理》等创新知识培训。

  发挥头雁效应,孵化不同层级的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已经孵化出1个集团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个公司级“青年创新工作室”,培养了3个工作室领创人,工作室梯队建设初步完成。

  优秀的引领示范

  作为大连市总工会、大连市人社局认可的工作室标杆,大连市总工会邀请过工作室领创人鹿新弟给全市工作室领创人授课,介绍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大连市人社局组织全市工作室领创人到鹿新弟工作室开现场会,进行实地学习交流。

  工作室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现场全方位地将技能大师的“绝招、绝技、绝活”展现给全国职工和职业院校的师生,这种教学形式比较直观,易学、易懂、易会,扩大了工作室的影响力,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工作室领创人鹿新弟被聘为2020年“辽宁省职业能力建设专家”、2019年“机械工业人才评价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2019年受聘为“日照工匠学院工创导师”、2018年“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特聘专家”等。在今年新冠疫情爆发时,他作为“中工云”课堂的特聘讲师,利用POLYV软件在网上直播,为4000余名听众授课。他还利用微信群、WeLink等新媒体在网络上为大连市“工匠课堂”、公司员工开展线上授课。

  近年来,工作室被新华网、央广网、工人日报、辽宁日报、大连日报、一汽集团报、辽宁电视台、大连电视台、一汽集团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过,有力地宣传了一汽集团“红旗”和“解放”品牌,助力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成绩仅代表过去,展望新的一年,鹿新弟和他的工作室将在人才培养、持续改善上继续发力,并在引领创新、智能制造、绿色高效等方面寻求突破,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持续奉献他们的光和热。

联系我们 | 相关链接 | 网站声明 | 常见问题 | 留言板
吉ICP备17008829-1©2020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