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洋
“郭哥,不用给我俩特殊照顾,我们是‘女汉子’!”
在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砂芯车间芯库组的工作车间里,两名女工自信地说。站在她们对面的,是一位50岁的中年男子,她们的班组长郭长君。
听到班组内仅有的两名女同志掷地有声的回应时,郭长君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这是担任班组长两年以来始终困扰着他的难题:如何平衡各个工序劳动强度不均。
一直以来,芯库组负责生产自主品牌缸体系列的砂芯组装、涂料、推送、上芯等工作,生产工序全部以手工作业为主。郭长君清楚,各个工序劳动强度有所不同,27L组芯工序每班次搬运砂芯约14275kg,水套涂料工序每班次则需搬运3600kg,而水套粘垫工序劳动强度最小。
“要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就要创新管理模式”
当郭长君把这一想法告诉车间领导后,得到了支持,“放手去做,遇到困难跟我说。”
然而,正所谓“积重难返”,创新谈何容易。自1987年班组成立,既有的生产方式已经经历了35年,想在一朝一夕之间进行改革创新困难重重。
首先要解决分工差异。通过对作业者的作业流程及瓶颈进行观察、梳理,郭长君首先实施了一人多岗制培训制度,让班组内每个人都能掌握所有岗位的工作技能,达到“直接上手、无需交接”。
“接下来就该轮岗了,但是,这两位女同志怎么办?”当想到班组内的两名女同志,郭长君心里没底。
郭长君知道,像27L组芯工序每班次要搬运砂芯14吨以上,两位女同志如何吃得消。他也知道,芯库组曾多次荣获吉林省和一汽的巾帼模范团队称号,两位“女兵”一点也不娇气,她们从来都任劳任怨,不妨试着谈一谈。
“我们是‘女汉子’!”当郭长君听到她们简短有力的答案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哈哈,咱们班组平均年龄43岁,加上你俩就是26个‘大叔’,是名副其实的‘大叔班’了!”郭长君当下决定,轮岗作业马上实施。
创新带来了成效。班组内的劳动强度更加均衡,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班组全体成员成为“全线通”。此外,还剔除了作业中的不标准作业、安全隐患和动作浪费,让操作者在每个作业循环中可以更轻松、更正确、更快、更安全。
“管理模式创新了,工艺也要创新”
郭长君没有满足,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
在郭长君看来,辅材、工具消耗及废品损失是班组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2021年度,芯库组班组辅材成本居高不下,不降反增。郭长君在对班组当月工具、辅材消耗及废品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为保证砂芯涂料质量达到工艺要求,涂料需要定期更换,周期为一周。
“工艺创新,我想从延长涂料使用寿命开始。”
“还是那句话,放手去做!”再次得到车间领导的首肯,郭长君信心倍增。
郭长君首先带领班组骨干成立工作小组,针对“延长涂料使用周期”进行立项。工作小组经过长时间的现场观察、分析、讨论后发现,当涂料使用一周后会产生杂质,换料后会出现同样问题。
郭长君提出设想:若将杂质有效过滤掉,能否延长涂料使用寿命。设想得到了工作小组的全员同意,并立刻组织力量加装辅助料槽循环过滤系统,对现有的涂料槽进行改进。
“成了!成了!”
经过几个周期的反复调试,过滤装置终于取得了成功,涂料使用寿命由一周延长到两周,工艺质量也得到了技术部的认可,达到了技术要求。郭长君随即对改装工艺推广应用,改造升级后,班组大大降低了涂料的使用成本,同时减少了来回搬运涂料造成的人力消耗,降低了工作强度,月节省成本约一万余元。
“郭叔,我报名‘大叔班’下一次创新!”班组里年纪最小的小伙子自告奋勇。对于郭长君来说,无论是作为“郭哥”还是成为“郭叔”,年龄从来不会减缓他勇于创新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