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时任一汽轿车厂技术副厂长的李中康被通知到北京开会,领受一项新的任务。会上,李中康被告知了事情的原由:为了确保中央领导的绝对安全,要求一汽按期承制一批防弹保险车。
这次任务的领导小组是由中央五个部委组成:一机部、五机部、冶金部、建材部和中央警卫局。一机部的郭力副部长和周子健副部长加入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还下设了具体工作小组,李中康被指定为防弹保险车的总设计师和制造负责人,同时指定当时五机部包头617(坦克厂)的一位技术负责人陈君安为副总设计师。
在回程的火车上,李中康开始反复地思索着这项任务:这是一个全新的车型,由那么多零部件组成,还有防弹要求……该如何准备、如何组织、如何设计、如何试验……回厂后,李中康向总厂作了汇报,经过层层会议讨论后,具体实施的任务由轿车厂落实,总厂给予全力支持。
以李中康为主组建的设计小组,分别负责防弹保险车的总布置、车身、底盘和发动机设计的设计工作。李中康当时也只有34岁,设计小组的成员也都是年轻人,大家接到这项任务,干劲十足。
事情进展很快,在有了初步的构思方案后,设计小组多次往返北京,搜集资料,与相关部门讨论。上级领导帮助提供了两种防弹保险样车供一汽参考:一辆是原苏联生产的吉斯,另一辆是捷克生产的斯柯达。设计小组在对样车进行了较细的研究、分析、测试、比较后,取得了丰富的数据资料。
由于该车身外部和普通红旗车外形线条一致,可以省去车身外型设计,设计小组对整理的数据资料进行参考、比较,很快完成了整车的初步设计,顺利进入试制阶段。
试制首先碰到的难题就是防弹保险车的前后风挡(多层复合防弹玻璃)。两辆参考样车风窗玻璃都是平面的,而红旗防弹保险车的多层复合防弹玻璃只能采用普通红旗轿车一样设计的曲面玻璃。设计艰难,生产就更难了。为此,设计小组多次去建材部的建材研究院去请教,并邀请他们一道参与设计;其次的难题是装甲钢板,设计小组到包头617厂调研,共同完成了设计、试制工作,经过多部门协调配合,同步进行,模拟样车的试制任务也很快完成了。
随着最后一道难题,大V8发动机试制完成并顺利匹配到样车上,第一轮样车也就完成了。
由于红旗防弹保险车的特殊技术要求,整车配套件的种类非常多,过程中,中央很多部门都参与到防弹保险车的生产工作中,如化工部负责的特制轮胎、冶金部待研制的装甲钢板、建材部的新课题曲面多层粘合玻璃,还有待开发的化油器、起动机等……种类繁多。在当时,红旗防弹保险车的每一项研发任务对于每一个部门来讲,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凭借着当时每一个参与到红旗防弹保险车生产的同志的极高政治觉悟,CA772专项任务到了任何单位,都得到了一致的答复:“保证完成任务!”
经过全国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一汽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轿车厂这支专业队伍的苦干实干,前后历经四年,终于如期如质地完成了承制红旗防弹保险车的专项任务,保证了国家领导人坐上了国产的保险车,成就了红旗历史的一段佳话。(李中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