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瞬间
更多
创业故事
-
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的幸福时刻
2018-07-10 开工典礼前,厂领导曾向党中央建议,请毛泽东主席为汽车厂奠基题词,毛主席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题词写在一张八开的宣纸上,每个字有眼镜片那样大小。题词一来,副厂长郭力立即通知办公室,要求马上选最好的汉白玉,请最好的石工,来镌刻毛主席的题词。于是,厂里派人到长春市大理石厂选购质地精良的石材,邀请了... -
摘掉“白帽子”
2018-07-10 一汽的职工来自全国各地,口音南腔北调,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除了个别人是从国外回来的技术专家以外,谁也不知道怎样制造汽车。因此,学习就成为摆在一汽全体职工面前的头等大事。 -
火车头临时采暖供热工程
2018-07-10 1954年,一汽经过一年多的土木建设,各大厂房都相继建成,窗户和门也都进行了封闭。按工艺要求,厂房的施工和机床水泥基础养生,必须保持室温在6℃以上,才能使质量不受影响,这就为冬季施工提出了采暖供热的课题。如果不能按要求采暖供热,一汽的全部建设工程将因冬季气温低而被迫停工半年,这样三年建厂出车将成为空... -
建设一汽故事:斗严寒 战暴雨
2018-07-10 1953年7月15日奠基典礼大会以后,按照苏联当时已经提供的五个场房的技术资料,木工场、辅助工场、有色修铸工场、锻工场等厂房先后投入了土建施工,最后投入的是热电站主体厂房的土建施工,那已经是12月16日。 -
红领巾的一汽情
2018-07-10 当年陶吴小学教导主任王家箴,有一天晚上和几位年轻老师散步,在汽车站和一位正擦洗汽车的司机交谈起来。司机告诉他们,他原来在上海开车,马路上跑的全是外国汽车,外国人嘲笑中国司机开的是“万国”牌汽车,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解放后他回到家乡江宁开车,可开的还是外国汽车,“什么时候能开上自己国家... -
建筑工地上的“英雄之师”(下)
2018-07-10 在波澜壮阔的一汽建设工地上,汇集着两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支穿着军装的建筑队伍,他们就是直属于建工部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第五师,简称建筑五师。建筑五师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野战部队,在战火纷飞的解放战争年代里,南征北战,参加过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 -
建筑工地上的“英雄之师”(上)
2018-07-10 在波澜壮阔的一汽建设工地上,汇集着两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支穿着军装的建筑队伍,他们担负了铸造、锻造发动机、底盘、车身等几个主要厂房和一部分职工宿舍的土建施工任务。在三年建厂时期,他们同其他建设者一起,披星戴月,风霜雨雪,艰苦奋斗,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一汽的建设立... -
518名赴苏实习生
2018-07-10 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很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它为我国汽车工业由起步到发展的跨越,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而说到人才,就不得不提到在一汽建设初期,分批派往苏联的518人实习团,有人称这个实习团为“摇篮中的摇篮”。 -
全国人民支援一汽建设(下)
2018-07-10 中央各有关部门都给予大力支持,铁道部优先运输一汽的物资;邮电部开通莫斯科专线电话,保证苏方图纸、设备分交等及时联系;外交部增设4名信使,加快资料和消息传递,驻苏使馆主动帮助联系有关事宜;人民解放军将5个基础好的汽车修配厂拨给汽车工业局,作为培训一汽技术工人的基地。 -
全国人民支援一汽建设(上)
2018-07-10 1953年6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支援一汽建设的热潮。举国上下,大开绿灯,在人力物力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