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红旗轿车,大家均是浓浓的情结和满满的情怀。但是别误会,红旗轿车不止有情怀,还有黑科技。
第一代CA72型红旗轿车配备了一汽自行设计的V8发动机。V8发动机当时全球都是为豪华轿车配套,美国已量产,苏联产量小,日本和欧洲都还没有。V8发动机的液压挺杆由于工作环境苛刻,容易磨损、擦伤、失灵,设计和制造的技术含量高、难度大。据《美国工程师学会报道》(1955年/1956年,第63/64卷)介绍,美国当时才刚刚解决发动机液压挺杆技术攻关不久,苏联还没有过关。
为了攻克液压挺杆技术,一汽成立了突击队。从材料、热处理到机械加工,几乎每一环节都困难重重,都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而每一次成功,都是凝结着无数一汽人心血、汗水与智慧的创新创造。例如,为了使挺杆底部和凸轮接触部分有一层适宜的金相组织,一汽的老师傅们发明了一种定向冷却技术;为了提高加工精度,一汽人自制了全套的研磨装备等。后来,支援一汽的苏联专家回国后,把一汽开发成功的全部资料都带走了。
第二代CA770型红旗轿车在CA72基础上,进一步取得了许多技术突破。CA770开创性地采用了框形车架,那时国外汽车也没有这种先例;成功尝试了1959年不敢使用的液压自动变速箱,提高了操作方便性;结合中国道路实际情况,重新确定前后悬架参数,改进前轮定位等,提高了整车舒适性。
并且在开发CA770时,一汽已经在哈尔滨飞机厂做过1:5风洞试验。试验模型中放了好多线头,用风吹,看这些线头走向,从而了解汽车模型的风阻,确定如何改进。这个风洞试验虽然做得比较土,但是达到了空气动力学的测试要求。这大概是中国汽车史上最早的风洞试验。
此外,为了保证红旗轿车的制造质量,一汽陆续应用了许多新工艺、新技术,包括开发出一种利用低熔点合金快速制造大中型冲模的工艺方法,研制出大型数控激光切割机和有20把冲头的大型数控前冲机、三维浮动控制的切割设备、三坐标测量机等先进设备,这些新工艺新技术都是让一汽人备加自豪的探索和创新。(王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