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2
为尼克松访华特制“红旗”救护车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需要一辆救护车。轿车厂在CA770车基础上采用边设计边制造的方式,用1个月时间,赶制出CA770JH型“红旗”救护车。
恢复职工技术教育工作
1972年2月,厂教育办公室成立,着手恢复职工技术教育工作。
学习优秀青年工人陈岱山
1972年5月4日,厂党委召开大会,命名救火牺牲的陈岱山为“模范共青团员”。中共吉林省委、长春市委也作出向陈岱山学习的决定。陈岱山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西哈努克亲王来厂参观
1972年5月19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英萨利特使一行36人在徐向前元帅陪同下来一汽参观,受到一汽全厂职工的热烈欢迎。
斯里兰卡共和国总理乘坐红旗车
1972年6月,斯里兰卡共和国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由周恩来总理陪同,乘坐红旗轿车经过天安门广场。
一机部“长春会议”
1972年9月26日,一机部在长春召开了“整顿产品质量,加强管理经验交流会”。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机械、仪表局的负责人和168家企业领导等458人参加会议。会议在长春召开,是对一汽质量整顿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厂领导和底盘、越野车、锻造等12个专业厂介绍了经验,在全国机械行业引起极大反响。
去英国、日本考察
1972年9月,一汽派代表随同中国汽车工业考察组赴英国、中国机械进出口考察团赴日本考察汽车工业。
华罗庚来厂指导
1972年12月26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厂指导推广“优选法”。
2023-05-05 > 查看更多 -
1971
一汽第五次党代会召开
1971年5月13日,中共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由37名委员、6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一汽第五届委员会。5月17日,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成功召开,选举产生党委常委、书记、副书记。自此,一汽又恢复了党组织活动。
为二汽赶制装备
为保证二汽于1971年7月1日出车,工具、铸模、机修等15个专业厂,克服产品定型晚、生产周期短、能力不足、材料短缺等困难,于5月31日突击完成筹建二汽所需的装备制造任务,主要有各种工艺装备14061套,非标设备318台,组合机48台,调整用毛坯195种。
掀起学大庆热潮
1971年6月25日,一汽召开全厂学大庆誓师大会。提出“学大庆人,走大庆路,办大庆式企业,进一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大庆于7月23日和8月2日先后两次派人来一汽介绍经验。厂里涌现出砂芯九连、底盘齿轮连、发动机曲轴连、锻造平锻连、家属八连等一批先进集体。
翻转式CA770型检阅车出厂
1971年6月8日,一汽召开了“红旗”轿车会战动员大会,在各分厂和协作厂家的配合支援下,第一辆翻转式CA770型检阅车于9月出厂送京。
埃塞俄比亚皇帝乘红旗车
1971年10月,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由周恩来总理陪同,乘红旗检阅车经过天安门广场。
“红旗”轿车产量创历史新高
1971年,全年生产“红旗”轿车102辆,超过了1966年的产量,创历史新高。
汽车年产量达到6万辆
1971年,一汽载重车、越野车、“红旗”车的产量都月月超额完成任务,年产量达到了近十年来一直为之奋斗的6万辆水平。
2023-05-04 > 查看更多 -
1970
外交部通知
1970年5月15日,外交部通知:红旗牌轿车和上海牌轿车在某些技术方面还要继续改进。今后蒙古、朝鲜、越南三使馆使用上海牌轿车,其他使馆继续使用红旗牌轿车。
西哈努克亲王乘坐红旗敞蓬车
1970年7月,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在周恩来总理陪同下,乘坐红旗敞蓬车接受群众夹道欢迎。
小型越野车试制成功
厂科技部在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1970年9月29日试制成功两辆CA230型0.8吨越野车。
年产量闯过5万辆大关
1970年一汽全年汽车产量突破了5万辆大关;其中越野车突破6000辆大关,超过设计能力一倍,年产量超过1966年,创历史新高。
2023-04-28 > 查看更多 -
1969
确定支援二汽各专业厂进度
1969年1月,一机部军管会召开了支援二汽现场会,重新规定了一汽承建十一个专业厂的任务。5月份提出了设备、面积、人员、投资、动能消耗五大指标,建设工作全面展开。11月,国家计委、一机部审查通过了包建二汽十八个专业厂的设计方案。
第一辆CA-772型“红旗”保险车问世
经过4年多的努力,第一辆为国家领导人乘用提供的CA-772型“红旗”保险车,于1969年6月10日试制成功。新车采用防弹钢板、防弹玻璃及大马力V8发动机,具有高动力性能和高安全性能。
为二汽开发新产品
根据总参装备部的意见,一机部军管会决定在长春成立建设二汽办事组,下设临时产品组,重新进行二汽产品的设计工作。1969年4月完成2.5吨越野车第一轮3辆样车试制;9月完成5吨载重车第一轮样车试制;12月完成3.5吨越野车第一轮样车试制。1972年2月移交二汽。
汽车产量37267辆
1969年,一汽全年汽车产量、产值、劳动生产率、实现利润都超过前两年的总和。汽车产量37267辆,其中越野车4185辆,“红旗”轿车25辆。汽车配件5258.3万元,工业总产值67493.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1425元,实现利润9528.2万元。
2023-04-27 > 查看更多 -
1968
中央领导关心一汽生产问题
1968年2月29日,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接见吉林省代表团和一汽在京汇报的18名同志,在谈到生产问题时指出:汽车厂去年受外因干扰,生产上不来。汽车全国最需要,援外需要,战备需要,希望今年计划定高一点,你们应该带头。
“争气”牌无罐炉调试合格投入生产
1968年11月8日,一汽人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无罐气体渗碳炉在热处理车间调试成功,使一汽热处理渗碳技术水平向前推进了20年。一汽人把这台自制的无罐炉取名为“争气”牌。参与调试的人员坚守岗位,克服许多困难,进行多次试验,终于调试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零件,填补了中国热处理工艺的一项空白。
全年生产汽车16698辆
1968年全年生产汽车16698辆,其中越野车2008辆,“红旗”轿车22辆。汽车配件3535万元,总产值31995万元,实现利润482万元。
2023-04-26 > 查看更多 -
1967
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一汽
1967年3月10日,由3009部队组成的军宣队进厂,3月15日,成立了以军代表为首的生产指挥部,生产状况得到改善。
国务院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特急指示
1967年6月29日,解放军驻厂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转来了国务院给一汽全体职工的特急电,摘要如下:
望你们响应毛主席的“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号召,坚决贯彻“十六条”,团结广大革命职工,群策群力,发扬“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坚持贯彻“十六条”,坚持八小时工作制,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搞好生产,讲究质量,努力完成党和人民交给你们的光荣任务!
开始包建二汽的工厂设计工作
1967年8月25日,成立了包建二汽联合办公室,有包建任务的专业厂也成立了相应的包建办公室。包建的项目有:灰口铸造、可锻铸造、锻造、发动机、车身、车架、车桥等十多个专业厂以及热处理和电镀系统。对负责包建的工厂从工厂设计、生产准备、支援和培训人员,直至调试投产,实行“四事一贯制”,负责到底。
2023-04-25 > 查看更多 -
1966
掀起学大庆树标兵热潮
1966年2月17日,厂隆重召开了五好职工代表大会,命名8个五好集体标兵:工具厂夹具车间为“红色堡垒车间”;车身厂车轮车间为“双革红旗车间”;发动机零件车间为“革命先锋车间”;锻造厂机动科为“红色后勤科”;热处理车间突击队为“硬骨头突击队”;车箱厂油漆小组为“节约标兵小组”;发动机厂试验站小组为“红熔炉小组”;工艺试验室材料检查科型钢小组为“服务尖兵小组”。命名张国良、刘玉岐等12人为五好个人标兵。车身厂车轮车间八年来实现技术革新101项,全车间46台设备台台有革新,53道工序道道有改进,创造出一条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线和部分自动化点,从而改变了过去零件传递全凭手搬、腿顶、肩扛的局面,提高生产能力75%,为提前实现年产六万辆创造了条件,被分公司命名为“双革红旗车间”。
国务院命名一汽为大庆式企业
1966年3月5日,国务院命名一汽为大庆式企业,是全国70个大庆式企业中唯一的一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人民日报》当日发布了消息和评论。3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闯中国汽车工业的道路》为题播放了一汽的事迹。
“红旗”三排座高级轿车成为国家礼宾车
1966年4月21日,经过一汽人几年的努力奋斗,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试制出了完全可以适用于中央领导和从事外事接待工作的第二代“红旗”CA-770型三排座高级轿车,首批20辆车送往北京。
CA-770型三排座高级轿车将全部取代中央领导乘坐的苏联“吉斯”110型和“吉姆”115型轿车,还作为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及高级官员的接待用车。自此之后,“红旗”牌CA-770型就成为我国国家级礼宾车和副总理以上首长乘车。从此开始“红旗”轿车被人们赞誉为“国车”“礼宾车”。
为此,一机部党组专门发来贺电,热烈祝贺首批“红旗”三排座轿车生产任务提前完成。厂党委为此召开祝捷和动员誓师大会,授予轿车分厂特等功。
为实现六万辆的三次战役
为实现六万辆生产能力,长春汽车分公司从1965年的第三季度至1966年10月开展了三次大战役。首次战役是从1965年10月28日至12月末,掀起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热潮。第二次战役是从1966年元月开始一直延续到4月末,攻关成果显著。三月份又组织了日产180辆份生产大检阅,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检验六万辆通过能力。进一步查清了铸件、标准件和齿轮加工等方面薄弱环节。第三次战役是从1966年5月1日至10月1日。其成果是:组织标准件、弹簧、车轮、设备修造及“三泵”等搬迁工作。实现技术革新5000多项。完成新型五吨载货车三轮样车试制。
支援二汽建设
1965年末,二汽被确定为三线建设的重点,支援二汽建设成为一汽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1966年初,工厂设计处成立的二汽设计室,负责二汽的工厂设计工作。6月7日,根据一机部的指示精神,把全厂所有管理干部、技术业务骨干,按照专业配套、政治力量、技术力量三个方面合理配置,分成三股队伍,由二汽任选一股。全年共支援二汽技术业务骨干1539人,之后又抽调大批技术工人,总共支援了4200人。12月按照一机部和中汽公司指示,一汽承担了二汽11个专业厂和热处理、电镀2个系统的包建任务。
2023-04-24 > 查看更多 -
1965
组织两班生产 迎接生产新高潮
在全面完成三年整顿的基础上,为迎接生产新高潮的到来,从1965年2月25日起,总装配、底盘、发动机、冲压车间的各大总成装配线开始组织两班生产。这也是全厂从一班生产到两班生产的开始。
六万辆扩散工程
六万辆扩散工程,是一汽开工以来的第一次全面技术改造。1965年2月4日,一汽上报规划方案,2月28日一机部向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同志上报关于长春汽车厂扩大生产能力的报告,4月8日国家计委批准了这个报告。六万辆扩散工程的要求是充分利用一汽与长春汽车分公司所属企业的潜力,通过扩散改造填平补齐,在二、三年内达到六万辆年产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解放”汽车的更新换代,总投资为7000万元。
开展六万辆立功运动
国家计委和一机部批准一汽的六万辆技术改造方案,极大地鼓舞着一汽的广大职工,立即在全厂范围内掀起了为实现年产六万辆立功竞赛的群众性热潮。
六万辆扩散项目
六万辆技术改造的做法是“扩散”,即把一汽大院里生产的标准件、转向机、传动轴、车轮、中小冲压件、发动机三泵、钢板弹簧等占整车劳动量20%的900多种零部件的设备迁移出去,利用当时办汽车“托拉斯”时兼并来的零配件厂和地方可利用的空闲厂房,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以便将腾出来的面积,进行填平补齐。
扩散搬迁的主要项目有:利用长春市宋家洼子原石油机械厂的空闲厂房成立机修厂与车轮厂;利用吉林第二监狱的高大厂房成立标准件厂;利用辽阳弹簧厂搬迁钢板弹簧设备;利用辽源汽车配件厂生产发动机三泵。这些搬迁项目在两年内基本完成。
三十二项技术革新
在六万辆技术改造中,采用了大量的新工艺、新装备,号称三十二项新技术。1965年实现技术革新三千多项,其中重点项目有:铸造厂的热芯盒和薄壳制芯;锻造厂的薄壁高效旋转加热炉;车身厂的二氧化碳保护气体焊接和1000吨、1250吨压床上的机械化上下料装置;热处理车间的自动钟型镀锌机;车箱厂的木材快速干燥和18工位的木工压钉机;越野车厂的动平衡机;机械加工方面的高速切削、高速磨削、花键冷挤压,以及静电喷漆、粉末冶金、精密铸造、自动测量、塑料模具、精密备件等。许多大跃进以来搞成的技术革新在六万辆工程中也都得到了实际应用。
第一汽车制造厂更名为长春汽车分公司
1965年5月7日,中央批准赵学义、刘守华分别担任长春汽车分公司党委书记和经理职务,分别免去其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职务。5月11日长春汽车分公司发出通知,对外不再用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名称。随着一汽名称的更改,对一汽原有的车间、分厂,改名为13个工厂,即:长春轿车厂、长春越野车厂、长春汽车底盘厂、长春汽车发动机厂、长春汽车车身厂、长春汽车车轮厂、长春汽车车箱厂、长春汽车铸造厂、长春汽车锻造厂、长春汽车动力厂、长春汽车附件厂、长春汽车工具厂、长春汽车设备修造厂。总装配、热处理两车间名称不变。同时,原长春工具厂改名为长春汽车随车工具厂、辽源汽车配件厂改名为辽源汽车制泵厂、营口汽车配件厂改名为营口轴瓦厂。
2023-04-23 > 查看更多 -
1964
越野车车间建成投产
越野车的主体工程越野车车间,主要负责越野汽车底盘零件加工和部件总成装配、覆盖件的焊接和油漆与内饰装配、整车的装配与调整等。越野车车间于1963年4月27日由底盘车间负责筹建。
1964年3月16日正式成立。9月26日完工验收时有设备352台,面积20058平方米,员工795人。越野车生产阵地的另一项主要工程分动箱和取力箱工部于6月15日扩建动工,其它的铸钢、有色车间和木工截锯间等项目都已动工兴建,7月份,除少量项目外,生产准备基本就绪。全年生产越野车317辆,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300辆生产任务。
三轴越野车从CA-30到CA-30A的改进
解放牌CA-30越野车经与解放军炮兵与总后运输部联合进行大量试验后,证明其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但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陷。因而在已批准车头改进的同时,又进行了六项重大改进:采用新设计的驱动桥,提高其强度;采用中央充气系统,实现轮胎充气在驾驶室内操作;采用冬季启动预热装置,解决发动机冬季启动困难问题等。为区别于CA-30型汽车,将汽车型号改为CA-30A。
邓小平总书记视察一汽
1964年7月10日,邓小平总书记在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等领导同志陪同下,来厂视察工作,陪同视察的还有李富春副总理等。一下车,就受到工人们的热烈欢迎。邓小平在一汽厂长郭力、副厂长孟少农的陪同下,神采奕奕步入主楼。一走进接待室,他就注意到墙上的两幅黑白图片:一幅是解放牌卡车图片,一幅是一汽新开发的军用越野车图片,两张图片在雪白的墙壁上显得非常光亮、突出。邓小平没想到,几年前他第一次视察一汽时提出的愿望,这么快就变成了现实。他在图片前站立许久,并不停地询问产品性能怎么样,生产状况怎么样……当他得知越野车已经投产半年多,工人们正在加紧制造,准备在国庆15周年庆典时拿出300辆向国家献礼时,激动地说:“好啊!好,一汽变化不小。”
总书记一行还参观了发动机、底盘、总装配等车间,在总装配停车场看了越野车产品。大家看见邓小平来了,就鼓起掌来,他在热烈的掌声中频频向工人们挥手。在发动机装配线上,邓小平握着一位青年工人的手,亲切地问:工作怎么样,累不累,学习如何,生活如何等等。大家都为邓小平无微不至的关心一线工人而倍感亲切。
成立长春汽车分公司
1964年8月,郭力厂长受命赴京筹办托拉斯。9月,国家经委批准成立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由调任一机部副部长的郭力同志兼任公司总经理。11月24日,经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批准,第一汽车制造厂改名为长春汽车分公司。赵学义为党委书记,刘守华为经理。长春汽车分公司成立后,把东北地区原属地方领导的13个企业收归分公司管辖,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技术改造。
生产出一批高动力性汽车
1964年10月28日,50辆CA-10C2型高动力性汽车下线。它比解放牌汽车牵引力高10匹马力。适合山区、高原等不同道路条件、气候条件的需要。
第一辆CA-140汽车诞生
1964年12月5日,为换型作准备的第一辆CA-140汽车诞生。它是解放牌汽车的改进型,其主要特点是:车头短,车箱的载重面积增加,载重量增至5吨,满载行驶时,还可牵引四吨半的挂车;马力为115—130匹。发动机采用了改进的顶置气门,还采用单片离合器和带有同步器的五档机械式变速箱、铁木混合式车箱。此外,还从结构和材料等方面做了改进,使新车的结构和性能更趋合理。
2023-04-21 > 查看更多 -
1963
首批500辆硼钢汽车下线
一汽最初生产汽车用钢材,完全是依照苏联的汽车用钢材(镍铬系列)。当时我国的镍铬资源十分贫乏,受制于人,由于中苏关系紧张,汽车用钢材受到威胁,一汽随时有停产的危险。金属实验室主任姚贵升等人,在厂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积极开展国产钢材系列替代苏联钢材实验。在各级、各部门、各兄弟厂矿的支援下,终于试制出了硼钢系列,完全取代了苏联钢材系列。为国家的汽车工业作出了贡献。
1963年3月15日,首批500辆硼钢解放牌汽车驶下总装线。
越野车生产阵地的建设
1963年5月15日,越野车扩建工程正式动工,由柳殿栋副厂长担任总指挥,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机电安装公司等单位参加工厂施工,各使用单位参与设备安装。扩建工程有:新建越野车车间,新建铸钢有色厂房和木工截锯间;扩建铸工一车间;充实发动机、冲压、附件等车间加工越野汽车专用零件的设备;建立汽车油箱工程,扩建相应的厂区电气、管道和动力站,新建人防工程15个项目。
由于初步设计的漏项,情况有新变化,铸造方面相应增加了铸钢车间改建项目;取消了汽车油箱工程等项目,调整为17个项目。
越野车车头的改进
原越野车车头是1957年至1958年间设计的,存在着翼子板过高,视野不好,一些零件刚性不足,发动机罩张开角度过小,打开时要敞开到驾驶室上面等缺陷。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同CA-10型车头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经国防科委同意,改进后的越野车车头,基本与CA-10型载重汽车的结构相似,通用程度达75.3%。翼子板高度降低160毫米,提高了视野性,并有利于维修。水箱散热好,结构坚固可靠,制造与装配性好。
厂技协委员会成立
60年代初,劳动模范张国良主动串联能工巧匠组织了互助式的技协攻关队,对厂内技术课题进行攻关和技术表演。
1963年7月,一汽技协委员会正式成立,设立技协办公室,开始有组织的技术攻关、技术交流、技术培训。几年间逐渐发展成拥有车工、机械攻关、电气焊攻关、电工等五个专业队伍,500多名技协会员的群众组织。
纪念建厂十周年
1963年7月15日,一汽隆重召开了纪念建厂十周年大会。这次大会是根据厂六届首次职工代表大会关于确定每年7·15为建厂纪念日的建议而召开的。因此,也是第一次厂庆活动。在纪念大会上,厂领导在讲话中回顾了建厂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号召全厂职工发扬建厂时期的优良传统,坚决保证产品质量,继续搞好经济整顿,全面完成生产和各项工作任务。
2023-04-20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