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2
CA-10C型载重汽车转型成功
1982年1月4日,全厂正式停止CA-10B型汽车生产,转而生产CA-10C型汽车。该车采用改进型CA-10C发动机,改进了车架和后悬挂结构,提高了刹车阀的工作气压和轮胎气压。载重量由4吨提高到4.5吨,发动机功率从95马力提高到110马力;扭矩从31公斤·米提高到35公斤·米,油耗降低了10%-13.8%,车速从每小时70公里提高到80公里。
CA-30A25型十轮卡车试制成功
CA-30A25型十轮卡车采用“红旗”轿车发动机,功率185匹马力,时速90公里,载重量为8吨;具有重心稳、时速快、马力大、载重吨位多的优点,适合公安消防等部门使用,填补了市场在这方面的空白。
CA6110A型柴油机通过鉴定
1982年6月14日,一汽召开CA6110A型柴油机样机工厂鉴定会。
该机为一汽自主开发的,各项动力、经济指标及排烟标准均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已具备批量制造条件。该机可装用于4-5吨载重车、40-50座位大客车、越野车、工程车等多种车型。
“轻泡”载重汽车试制成功
1982年10月,一汽与公主岭汽车改装厂联合试制成功CA10CP、CA10CP2两种轻泡货物载重车。该车全长7800毫米和8659毫米,轴距为4米和4.5米,车厢长5.4米和6.3米,宽2230毫米。面积比普通型增加1.5倍和1.7倍,驾驶室为平头双排座,该车还可以加装高栏改运活畜活禽。
CA-15型汽车通过工厂鉴定
1982年11月11日-12日,CA-15型5吨载重汽车通过了工厂鉴定。CA-15汽车是在CA-10C汽车的使用经验基础上,采用了21项改进措施试制成功的。发动机采用弧球形燃烧式缸盖,压缩比从6.4:1提高到7.0:1,发动机马力从110匹提高到115匹;扭矩从35公斤·米提高到36公斤·米,刹车力有所增加;加长了轴距,增大了车箱容积,载重量由4.5吨提高到5吨,整车百公里油耗降为26.5升,舒适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加强。此外,还增加了多种车身涂料颜色。
CA-141汽车通过第二次厂内鉴定
继1981年12月30日通过第一次厂内鉴定后,1982年3、4月完成了CA141汽车和CA6102发动机第二轮设计,开展了第二轮试制;6月20日至30日,通过了第二次厂内鉴定。经过条件极为苛刻的强化试验和道路试验,整车最后鉴定前需要进行的53项试验已完成45项;CA6102发动机需要做到42项试验,已完成15项,正在进行8项;供鉴定用的文件已完成60%以上。
努力逐步改善职工住房状况
一汽自开工生产以来,厂区职工家属已从10多万人增加到20多万人。为解决职工住房紧张问题,从1973年至1981年,投资6028万元,建房35.2万平方米,解决了1万多户无房户和缺房户的住房问题。1982年在建面积19万平方米,年内竣工6万平方米,至此,一宿舍区的空地面积已基本建完。
解放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成立
1982年12月20日,一汽隆重举行解放汽车联营公司成立大会。
解放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是以一汽为主体,以“解放”汽车系列产品为对象,以不改变所有制性质、不改变企业隶属关系、不改变财税上交渠道为原则组建起来的企业联合体。第一批参加的成员单位有第一汽车制造厂、四平客车装配厂、四平汽车改装厂、沈阳汽车制造厂、沈阳轿车制造厂、丹东汽车改装厂、凌源汽车制造总厂、青岛汽车制造厂、山东汽车改装厂、青海汽车制造厂、重庆汽车制造厂。其产品包括:中型货车、轻型货车、客(货)车和轿车的基本车型25种,共74个品种变型车。还有在轻型货车底盘上发展的改装车83个品种,在中型货车底盘上发展的改装车167个品种。
2023-05-18 > 查看更多 -
1981
从“坐商”到“行商”的起步
年初,厂党委提出了要从“坐商”向“行商”转变的口号。由于进口汽车的冲击和二汽产品的崛起,解放牌汽车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订出的货要求取消合同的情况。为了打开汽车销路:一、派出四个组,分赴各地,开展促销业务;二、制定方便用户的优惠政策;三、动员厂内职工进行产品推销活动;四、新建10个维修服务网站;五、开展联谊和联营活动;六、大力开展老“解放”车的性能和改进的宣传。原定计划53000辆,实际生产了60002辆,达到了年初确定的目标。
EC1040电子计算机交付使用
1981年1月17日下午,由东德罗勃特仓厂提供的EC1040电子计算机,自1980年7月安装后,经过三个阶段的调试验收,达到了合理要求,正式交付使用。该套计算机系统内存为1024KB,运算速度为38万次/秒。新设备投入运行后,二季度末就将原来在国产DJS-C2机承担的项目全部过渡完毕,并从系统设计入手,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开始有计划地建立一汽管理信息系统。
解放牌汽车节油改进的重大突破
解放牌汽车的油耗,经过汽车研究所和化油器厂等单位的共同努力,采取提高压缩比,匹配节油化油器措施,由原来百公里耗油29公升,下降到25公升。经过市汽车节油竞赛半年多的实践,取得节油10%的显著效果。
试制出第一辆CA-141型载重车
在汽车研究所和有关单位努力下,CA-6102整机1月份开始设计出图,7月1日,试制出第一台汽油发动机;CA-141整车,5月末开始出图投入试制,10月7日,第一辆新型样车装配成功。新型141车,车身自重4.1吨,载重5吨,拖挂总重5吨半,最大车速90公里/小时,最大功率135马力/3000rpm,最低油耗量235克/马力·小时,外型美观大方,驾驶室舒适宽敞,视野开阔。在性能、参数等各个方面都比过去一些车型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
“用意咚”生产线的诞生
1981年6月15日至20日,日本丰田生产方式创始人大野耐一先生及其助手佐藤光俊先生等一行四人,应邀来厂协助推广丰田生产方式。选择底盘分厂轴承座生产线和发动机分厂第二速齿轮生产线为样板,通过合理调整设备平面布置、设置车床自动停车装置、实行多机床多工位操作、严格按节拍组织生产、工序在制品只准一个等改进措施,搞成了中国最早的两条“用意咚”生产线。“用意咚”是日语中的汉字,后来又称之为同步节拍生产线或“一个流”生产线。
高级旅游车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1980年试制成功的CA630、CA640高级旅游车,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试验比较,其质量、性能和舒适性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列首位。特别是在北京举行的空调旅游车试验中,“红旗”高级旅游轿车的车内降温性能已赶上国外进口的有关车辆。当“红旗”高级旅游车试制成功被列入国家计划后,用户盈门,争相购买。为了尽早满足用户需要,轿车分厂在人力、物力上认真作了安排,赶制出了近千套胎模具,基本形成了小批量生产能力。同时,还成立了变速箱、密封等4个突击队,使8月份生产的车辆质量又有较大提高。
2023-05-17 > 查看更多 -
1980
长春汽车研究所并入一汽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1980年5月20日,长春汽车研究所正式与一汽设计处合并,成立第一汽车制造厂汽车研究所。长春汽车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7月3日,原名重工业部汽车实验室,后改名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拖拉机研究所,位于北京南池子16号。1957年12月9日,分别组建成汽车研究所与拖拉机研究所,并将汽车研究所迁至长春市宽平大路原汽车制造学校。1960年,逐步迁至创业大街。
长春汽研所是部属一类所,肩负着汽车行业科研服务的职能。为使汽车科研工作更加结合生产实际,并加强一汽的产品开发设计力量,1979年9月21日,一机部决定将长春汽车研究所改由第一汽车制造厂统一领导。这是国内科研机构并入企业的首创。
召开第六次党代会
1980年5月27日召开中共一汽第六次代表大会。大会听取并通过的刘守华代表上届党委作的《同心同德,奋发图强,为加速我厂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汽从1980年到1985年实现“老车换型、产品创名牌、品种上十个、年产过八万、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利润16.2亿元的奋斗目标,揭开了一汽换型改造的序幕。大会选出33名同志组成厂六届党委会,刘守华任党委第一书记,高介臣为书记,孙凤超、徐元存为副书记。
“解放”车换型工作正式启动
1980年7月,厂确定了关于解放牌载货汽车换代产品CA141型5吨车的研制任务。在这种车设计任务书中提出的原则是:在老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潜改进;总成和零部件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不改或少改;充分考虑换型过渡的可能性和现生产工艺的继承性;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工装;各项性能赶上和超过二汽EQ140车。从8月份开始,由两名副厂长抓产品换型工作,进度明显加快。
汽车生产协作互助会
1980年7月25日至30日,由一汽发起,召开了有58个单位参加的汽车生产协作互助会首次会议,成立“汽车生产协作互助会”。并推选了23个单位代表组成的理事会,一汽的代表任理事长。这个组织主要是进一步加强一汽与协作配套厂之间的经济联系,在确保协作产品质量、改善物流运输,降低采购成本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一机部发出通知向全国作了介绍。
16种汽车零部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通过企业整顿和学习日本质量管理经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经过全国汽车质量行检组8月18日到9月23日质量抽检所公布的结果,已有后桥减速器、传动轴、贮气筒、越野车传动轴、减震器、化油器、离合器等7个总成和连杆、排气阀、活塞销、活塞环、分动箱变速齿轮、十字头、球头销、十字轴、转向蜗杆等9种零件达到国内同行业第一流水平。有6种零件2种总成在行业中排行第二。整车装配质量,250公里试验情况均领先于二汽,在组织均衡生产、看板管理、用户服务、组织汽车协作互助会管理工作方面受到行检组的好评。
“解放”汽车系列产品联营公司
1980年9月12日至17日,召开了“解放”汽车系列产品联营首次会议,由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38个汽车改装、制配厂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共100多人参加。成立了“解放汽车系列产品联营公司”,这个组织打破地区、部门分割的界限,进一步沟通了一汽同改装车、专用车厂家的联系,在共同开发“解放”系列产品,巩固和发展“解放”底盘市场上起了重要作用。
新型高级旅游车试制成功
根据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轿车厂集中了国内外各种旅游车的特点,设计出具有新水平的CA-630旅游车。该车在安全性上,采用了“红旗”轿车的单套双管路刹车结构;在舒适性上,采用了独立悬挂座椅可调角度;座位为16座;外型美观大方,装饰新颖,视野开阔;车内设有冷暖空调装置;最高时速100公里。后又用三个月时间,试制成功了各种性能更加先进的CA-640型高级旅游车。
2023-05-16 > 查看更多 -
1979
万人技术大考试
1979年1月7日,厂举行了三级以下工人技术考试。这次考试共设了9个考场,221个考室。有关领导和一机部教育处领导亲临考场。这次考试共有铸工、锻工、冲压工、机床工、钳工、电工、焊工、热处理工、检查工、工具管理工等10个工种,9200多人参加,推进了群众性的学习热潮。
一汽重新被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1979年1月15日,中共吉林省委和第一机械工业部,联合在一汽汽车工人俱乐部隆重召开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业学大庆检查验收暨大庆式企业命名大会。
会议由省经委主任冯英奎主持。省委工交部部长董昕宣读了省委、一机部命名第一汽车制造厂为“大庆式企业”的决定,并宣布命名配件分厂等19个分厂(处室)为大庆式企业;轿车分厂等10个分厂(处室)为学大庆先进单位。
向汽车生产现代化进军
1979年1月18日至22日,厂党委召开五届十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和省委书记王恩茂同志传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月24日,在厂十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号召全厂职工认真学习三中全会精神,掀起“三个高潮”,实现“三个第一流”,向“三个方面”进军。
举办日本企业管理经验学习班
1979年2月9日,举办厂、处以上领导干部学习日本企业管理学习班,到8月结束。由李刚担任班主任,赴日考察企业管理的专业领导干部当教员,先后讲课17次,编印讲义26册,共40多万字的学习材料,系统地介绍了日本汽车工业现代科学管理经验。全厂有300多名处级以上干部和50名政工人员通过了学习考试。在这次学习班的推动下,全厂形成120项现代化管理项目,对一汽管理方式的转轨变型起到了引路的作用。这套学习资料还传播到二汽、南汽、洛拖等兄弟单位和大专院校,反响很大。
U型自动线
中间轴U型生产线,是学习日本经验后改造成功的第一条生产线,改造后在制品减少86%,劳动强度减轻68%,实行一人多机操作,提高了产品质量。
“混流”装车
1979年2月14日至17日,在总装配线试成了高栏板载货汽车和长途客车底盘的小批量混流装配方式 ,解决了以往装配客车底盘时,车箱能力闲置,而装配高栏板时又需事先储备150辆车箱,储备造成资金积压和重复劳动的问题。“混流”装车是学习日本经验后的首项成果。
政治工作会议
1979年3月16—20日,厂党委召开政治工作会议,重点是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一汽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政治工作的暂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组织办法”“立功竞赛奖励办法及细则”“党内三优竞赛试行办法”等有关制度,迅速地使一汽的政治工作转移到实现现代化的轨道上来。厂领导和各分厂、处室的领导及宣传、组织、工会、团委的负责人、部分车间领导共300多人参加了会议。
向年产八万辆进军
1978年6月开始在全厂范围内布置编制八万辆技术改造计划,根据统计情况共有646个薄弱环节,其中,需要增添标准设备811台,非标设备537台,面积76000平方米。后来对计划进行了审查,结果压缩到226个薄弱环节,所需要的设备和面积均有一定下降,但数量仍然很大。1979年1月厂党委召开五届十八次全委扩大会,提出了“充分挖掘潜力向八万辆进军”的口号,从1979年3月份开始,按年产70000辆组织生产。1979年4月11日,又专门召开了八万辆工作会议,4月17日《汽车工人报》用10个版面公布“招贤榜”,号召全厂职工抢课题,提建议,攻难关。5月8日召开八万辆攻关现场会。8月7日召开表彰奖励大会。到年底共解决薄弱环节42项。
自制2000吨平锻机成功投产
1979年,2000吨平锻机在全厂17个有关单位共同参与下,终于制造成功。2000吨平锻机的制造成功,解决了一汽锻件达到八万辆生产能力的一项薄弱环节,为国家节约投资31.4万元。
五号冲天炉技术改造见成效
五号冲天炉原来生产能力低,经过专家“会诊”,把炉缸内衬由原来三层耐火砖改为两层,使炉缸直径扩大,再提高进风压力,使生产能力由原来每小时出铁10—15吨提高到18吨以上,解决了八万辆的一项薄弱环节。
三次立功授奖表彰大会
1979年4月23日,厂召开年度首次立功授奖表彰大会,命名39个大庆式车间、科室(单位)和10个“质量信得过”班组,给9个立功集体和4名个人授奖。
1979年7月15日,厂召开年度第二次立功授奖表彰大会。一机部部长周子健和一机部工作组参加了大会。这次大会命名了1个分厂为大庆式企业;3个处室为大庆式先进单位;19个车间为大庆式车间;64个科室为大庆式科室;5个单位为学大庆先进单位;6个班组为马恒昌式班组;54个生产班组为产品“质量信得过”班组;24个仓库为“信得过”仓库;16个立功集体;6名立功个人。
1979年10月18日,厂召开年度第三次立功授奖表彰大会,命名1个大庆式企业分厂;8个学大庆先进单位;66个车间(科室)为大庆式车间;嘉奖43个单位;命名4个班组为马恒昌式班组;13个生产班组为产品“质量信得过”班组;5个班组为工作质量“信得过”班组;18名质量标兵;1个特等功集体;5个一等功集体;13名个人一等功。
国务院授奖
1979年9月28日,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嘉奖工业、交通、基本建设战线的先进企业和劳动模范。参加大会的有党政军各方面负责人、群众代表以及北京市工交、基建战线的先进单位、模范人物代表共9000多人。一汽在这次大会上被列为“全国先进企业” 受到嘉奖。
10月9日,厂召开大会,传达这次大会的精神。会上,省机械局负责人车中术宣读了第一机械工业部命名一汽为“汽车行业标兵”的决定,并颁发锦旗。大会还一致通过了响应《全国先进企业和全国劳动模范倡议书》决心书。
试制出CA-S10C型载重汽车
1979年10月,试制出一辆CA-S10C型载重汽车。该车吸取了国外汽车制造诸多的先进技术,载重面积增大,同时,提高了舒适性。它的试制为加快一汽的产品换型创造了条件。
2023-05-15 > 查看更多 -
1978
学大庆活动贯穿全年工作
1978年2月3日,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布置年度工作时就提出了“为在年底实现按照六条标准建成大庆式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2月13日,在学大庆先进代表大会上向全厂职工和家属发出倡议书《立即掀起学大庆新高潮》。8月8日,召开响应中央号召坚决在今年内把一汽建成大庆式企业誓师大会,开展年内建成大庆式企业立功竞赛。9月4日到14日,一机部部长周子健来厂检查工作,提出“一汽今年内要建成大庆式企业,各级领导责任特别重大”。9月24日,在欢迎一机部和省、市委学大庆检查团的大会上,又提出了“决心大干100 天,在年内建成大庆式企业”的口号。学大庆的活动,贯穿于全年工作的始终。
孙顺理、姜丽参加五届人代会
1978年2月24日,厂副总工程师孙顺理和厂劳动模范、底盘分厂女工姜丽赴京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恢复职工代表大会制
1978年3月24日,召开厂第十一届首次职工代表大会,正式恢复了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在4月20日与8月2日,先后两次召开了职工代表百人检查团讲评大会,对贯彻《工业三十条》、企业整顿等情况进行讲评,行使了职工代表和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民主权利。
赴日考察汽车工厂
1978年5月3日,以厂革委会主任刘守华为团长,副总工程师李刚、王达勋为副团长的实习团一行20人赴日本考察汽车工业。他们在实习考察中,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差距,带回了成套的技术和管理资料,在一汽的换型改造和管理现代化中起了很大作用。这次赴日实习被称之为一汽的“明治维新”。
恢复群众性技术协作组织
1978年5月22日,厂工会召开恢复技术协作组织大会,张国良任主任,雷树森、奚敏任副主任,黄兆銮、王达勋、方铭松为顾问。大会号召全厂职工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在“新长征”中立新功。
首届科学技术大会
1978年9月20日至21日,一汽隆重召开首次科技大会。参加大会的代表中有来自各单位的优秀技术人员、技术革新能手、科技管理干部和技术教育工作者1000多人。一机部副部长张效增,省、市有关领导以及厂领导赵学义、刘守华、高介臣等出席大会。大会公布了一汽1978 -1985年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已经提拔重用了60多名专业技术干部的基础上,再提拔64人。表彰了热处理分厂等7个先进集体,姚贵升等535名先进科技人员。
首创均衡生产最好水平
1978年12月16日,一汽提前15天完成58000辆的年度生产计划,全年生产汽车58227辆,创造了日产量最高,日均衡生产最好的水平;质量主要考核指标达到历史先进水平;品种按计划完成,基本达到了“优质、高产、均衡、低耗、安全”的要求,全厂出现了开工生产以来未有过的均衡生产局面。
援助罗马尼亚建设项目
1973年开始,一汽承担援建罗马尼亚模具厂的任务,年产纲领为1600吨冷冲模具,具体负责扩初设计、设备订货提供、工艺技术资料提供、工艺装备制造等工作。1976年3月,厂派出以刘石洞为组长、辛志方为副组长的专家组赴罗,安装调试了160台各类设备与大量工艺装备。1978年建成了当时连一汽还不具备的大型模具厂。
2023-05-12 > 查看更多 -
1977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视察一汽
197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在主持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视察大庆油田后,在中央政治局委员汪东兴、李德生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等陪同下,视察一汽,勉励一汽要像大庆那样,树雄心,立壮志,迅速改变面貌,为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作贡献。
余秋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一汽
1977年4月25日,纪登奎、余秋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一汽,参观了汽车的生产装配过程,观看了越野车和新试制的60吨矿用自卸车,热情地鼓励一汽职工高举大庆旗帜,走大庆道路,办大庆式企业。
深入开展学大庆活动
1977年初,厂召开了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3月,厂成立学大庆领导小组,开展重建大庆式企业活动。4月,全厂上下制定学大庆,抓整顿的规划。由厂领导带队,去大庆参观学习取经,并几次召开万人大会,传达全国和省学大庆会议精神,动员全厂职工深入学大庆。在纪念毛主席为一汽奠基题词24周年时,命名一汽第一批大庆式车间、科室。10月26日,又命名了第二批大庆式车间、科室。
2023-05-11 > 查看更多 -
1976
汽车工人深情怀念周总理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厂职工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自发组织各种悼念活动。发动机分厂、工具分厂等单位搭设了灵堂,职工们胸戴白花,臂缠黑纱,在周总理的遗像前肃立默哀,深切缅怀周总理的光辉业绩,学习周总理忠于党,忠于人民,鞠躬尽瘁,无私奉献毕生精力的高尚品质。决心化悲痛为力量,把汽车生产搞上去,为实现周总理的遗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全力支援抗震救灾
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后,广大职工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人民。厂派出一支500辆汽车的车队奔赴灾区;组成由21名医务人员参加的小分队奔赴灾区。职工医院还增设一批病床,接纳灾区的伤员病号。
沉痛悼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消息传来,第一汽车制造厂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职工、家属和子弟学校的师生们佩戴黑纱和白花,在镌刻毛主席奠基题词的白玉基石和毛主席乘坐过的“东风”轿车旁,在毛主席视察一汽走过的地方,以各种形式进行悼念活动。9月18日下午,全厂职工在极其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收听首都人民举行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实况转播。广大职工表示:毛主席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我们要多出车、出好车,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多作贡献。
全年生产汽车56200辆
全年生产汽车56200辆,其中:越野车3711辆,“红旗”轿车100辆。汽车配件35396万元,工业总产值96682.9万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22822元;实现利润19938.1万元。
2023-05-10 > 查看更多 -
1975
开展企业整顿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为恢复国民经济正常秩序,提出了全面整顿。借此东风,一汽成立了整顿办公室,开始整顿管理,整顿质量。召开企业管理整顿工作会议和基层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从班组抓起,认真贯彻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涌现出锻造分厂锻压车间、铸造分厂灰口车间等一批抓管理的先进典型。
一机部来电祝贺
1975年6月30日,一机部来电祝贺一汽完成上半年生产计划,突破历年同期最好水平。
300辆“红旗”轿车扩建工程竣工
1975年9月20日,经过两年五个月的紧张建设,300辆“红旗” 扩建工程厂房土建工程全部完工。其中包括“红旗”轿车车身、总装、机械加工、冲压、铸造厂房,以及分散在热处理、铸造分厂、配件分厂、座垫弹簧分厂、车轮分厂的小阵地工程。竣工总面积60060平方米,购置标准设备565台,安装完465台,非标设备319台,制造完成157台。这项工程是继“三年建厂”之后,国家支持一汽发展民族轿车工业投资最多的宏大工程。
计算机辅助管理通过国家验收
一汽经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推荐,于1966年成立“生产技术控制队”(电子计算机站),在方铭松主持下,开始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开发研究。经过几年努力,先后试验成功的有:全厂和各分厂的年、季、月生产作业计划、全厂职工的工资计算、部分生产单位的生产作业统计月报、日报、编制汇总各车型的材料消耗定额、计算产值和部分成本。1975年,国家计委组织有关专家对一汽的“企业管理数据处理中间试验项目”进行鉴定验收,评价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全年生产汽车60205辆
1975年12月末,一汽提前11天完成全年生产计划,生产汽车60205辆,其中:越野车6210辆;“红旗”轿车154辆;汽车配件2968.4万元;工业总产值103910.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4777元;实现利润22151.7万元。
2023-05-09 > 查看更多 -
1974
响起实干的锤声
锻造分厂革委会主任何光远带领职工抓管理、搞生产,厂房里响起实干的锤声。夏天,工人们冒着酷暑不下火线。冬天雪特别大,造成市内公交车停开,锻造工人从全市的各个地方顶风冒雪步行近2-3小时赶到厂里大干。锻造分厂的实干精神,为全厂作出了榜样。
试制出第一轮新型六吨载重车
为进一步更新载重车产品,达到“好用、好修、好造、好看”及用户需求,设计处和各有关单位积极努力,克服困难,成功试制出第一轮新型六吨载重车样车。六吨车既保持老产品的优点,又达到汽车自重和油耗量显著降低,汽车大修里程显著提高的目标。
开发出CA-774“红旗”轿车
1974年开发的CA-774“红旗”三排座轿车,保留原CA-770“红旗”三排座轿车风格,表现出世界时尚的棱角挺拔风格。
“红旗”厂房扩建工程完成“五通”
1974年9月,“红旗” 厂房扩建工程进入关键阶段。为确保工程的早日竣工投产,指挥部经过多次研究,组织省建一公司、安装公司以及厂内基建、供应等十多个部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通电、通水、通暖气、通煤气、通压缩空气”的“五通”大会战,挖各种地沟20条,挖土方3万多立方米,铺设管道30条,共计3300延米,为确保1975年竣工投产打下了基础。
引进数控加工中心
1974年引进数控加工中心,用于“红旗”轿车的生产,并逐步掌握了这一先进设备。这项引进为新型发动机缸体、缸盖等关键壳体件的试制,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手段。
2023-05-08 > 查看更多 -
1973
扩建300辆“红旗”轿车生产阵地
1973年1月一机部(088)号文批准:一汽“红旗”轿车生产阵地按年产300辆进行扩建。1973年4月20日,在原东大门外破土动工,整个工程有33个项目,建筑面积60280平方米。经过紧张的施工建设,红旗轿车扩建工程按计划进行,成绩显著。“红旗”轿车工程是中国汽车工业在发展轿车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工程。
开发试制60吨矿用自卸车
为适应国家发展钢铁工业的需要,一机部决定由一汽负责开发制造大型矿用自卸车。在前无经验,又无国外资料的情况下,设计小分队到达本钢南芬铁矿,在实践中探索设计方案。在整个试制进程中,大家坚持科学态度,靠集体智慧,克服种种困难。经过三年两轮试验,于1973年12月30日完成试制任务。CA390型60吨矿用自卸车,整车长9.2米,宽4.665米,高4.3米,轮距4.3米,举升后最大高度8.325米,空车自重43.5吨。发动机由重庆新建机械厂提供。CA390型60吨矿用自卸车填补了我国汽车工业的一项空白。
开展援阿工作
1972年9月,外经部将援助阿尔巴尼亚项目的筹建任务交一汽承担,确定一汽为主承包厂。1973年1月,一汽成立项目筹建工作领导小组。该项目的工艺文件、图纸、资料共57种由相关单位编制;设备2412台由相关企业制造;非标设备一汽承担76台;工艺装备一汽承担22605套,承担了阿尔巴尼亚实习生培训任务。
纪念建厂二十周年
1973年7月15日,厂隆重举行万人集会,纪念毛主席为一汽奠基题词二十周年,纪念一汽建厂二十周年。
2023-05-06 > 查看更多